分类
哪个在线平台最好

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想開始學投資理財?進入投資市場前必看「四大重點」快筆記,金融界中的遊戲規則妳一定要知道!

This content is created and maintained by a third party, and imported onto this page to help users provide their email addresses. You may be able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and similar content 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at piano.io

從小學理財有三大好處!1招創造「第二份收入」 40歲爽拿70萬

▲儲蓄,理財,存錢,記帳,消費,財務,銅板,零錢,金錢。(圖/pixabay)

1.有錢可以脫貧幫助你過更好的日子,我也不是富二代的小孩,但是理財確實讓我有第二份薪水收入。(跟爆奶弟弟第一點類似)
2.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可避免誤信投資明牌,做了錯誤的投資決定。(跟爆奶弟弟第二點一樣)
3.學理財的人都會說,學理財的目的就是達到「財富自由」,也可以解釋成當你的被動收入>支出時,代表你已經達到財富自由了。(我的定義則是有錢可以任性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4.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幫助別人,當你有錢時,代表你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到底什么是理财呢?理财就是指买什么产品,赚多少投资收益吗?我觉得不是。理财包括的范围更广,人生中所有与钱有关的事情,都可以认为是理财的范畴。也因此,关于理财有这样的说法: 理财就是理生活、理人生 。一个23岁的年轻人,手上只有2万,这么小的本金,如果说理财是要未来追求投资收益,那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笑话。但这并不是说不用理财,只是要有侧重点。

1、确定自己的财务目标。 我特别喜欢一位朋友说过的一句话:脱离欲望和赚钱能力说理财,就是耍流氓。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财务目标,那说理财其实意义不大,都不知道要去哪里,再怎么走也只是转圈圈。@银行螺丝钉 说过一个案例,有一对年轻小夫妻,想很早就退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列了非常清晰的理财计划,从有收入开始,就为此努力。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积累的本金变多后,借助投资实现本金增长。最后他们真的做到了,攒下来大概有600万的资产,那只要不是在大城市,完全够财务自由了,可以提前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在积累本金的阶段,所有的方法最后总结下来也就四个字:开源节流。 开源取决于专用能力、对商业的敏感等,那节流就完全是跟自己的消费习惯息息相关的一件事,量入为出,按照收入的固定比例强制储蓄然后再消费,养成记账的习惯,对于大宗支出提前做预算,不冲动消费,不超前消费。等等这些都是听起来耳熟能详的,但实际要做到其实也不容易。就超前消费这一项,在有了花呗、信用卡、分期等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就很难管住手。

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cover

施昇輝 | 安心理財課
02 千萬不要相信長期的複利效果 10:34

例如,你今天拿出 100 萬元來投資,假設一年的報酬率是 10 %,所以一年後你就可以賺到 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100 萬元的 10 %,也就是 10 萬元,加上原來的 100 萬元,你的財產就變成 110 萬元了。

這時候,你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把賺的 10 萬元領出來,存到別的地方去,繼續用原來的 100 萬元來投資。假設第二年報酬率還是 10 %,所以你又賺了 10 萬元。兩年加起來,你總共賺了 20 萬元,連同原來的 100 萬元,你的財產變成 120 萬元。

第二種選擇,是不要把賺的 10 萬元領出來,而是再加上去,也就是變成拿 110 萬元來投資。假設第二年的報酬率還是 10 %,所以一年後,你就可以賺到 110 萬元的 10 %,也就是 11 萬元。把第一年賺的 10 萬元,加上第二年賺的 11 萬元,兩年加起來,你總共賺了 21 萬元,連同原來的 100 萬元,你的財產就變成 121 萬元了。

這種獲利方式,我們稱為「複利」,「複數」的「複」,或是說「複雜」的「複」。你有沒有發現,複利的結果是 21 萬元,比單利的結果 20 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萬元,多了 1 萬元?

當然,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把第一年賺的 10 萬元,拿出一部分,例如,拿出其中的 5 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萬元存到別的地方去,再把另外的 5 萬元,加上原來的 100 萬元,也就是第二年用 105 萬元去投資。不過,為了解釋方便,我接下去還是只用第一種和第二種來做計算。

我想,要是繼續像這樣一年一年的算,算到 20 年之後,大家肯定都睡著了。我現在就把 20 年後單利和複利計算的結果告訴大家。

假設每年的報酬率一樣還是 10 %,單利的結果很簡單,也就是每年都是賺 10 萬元,20 年總共賺了 200 萬元,加上原來的 100 萬元,你的財產會變成 300 萬元。

那麼複利呢?第一年底賺 10 萬元,到第二年底總共賺 21 萬元,到第三年底總共賺 33.1 萬元,20 年後,總共賺了 572.7 萬元,加上原來的 100 萬元,你的財產會變成 672.7 萬元。複利的結果比單利的結果,足足多了 327.7 萬元,等於整整多了一倍。

如果不是只算 20 年,而是算 40 年的話,也就是你從 30 歲一直投資到 70 歲,假設每年的報酬率還是 10 %,單利的結果,財產變成 500 萬元,而複利的結果,你知道是多少錢嗎?說出來會嚇死你,是高達 4,526 萬元。

別懷疑,你真的沒聽錯,就是 4,526 萬元。單利和複利的差距高達 9 倍之多,所以有人說,複利效果比原子彈的威力還大。

複利的計算,牽涉到兩個變數,一個是要假設每年的報酬率是多少?一個是到底要做多少年?計算不是問題,用 excel 就能正確算出來,真正的問題是報酬率該設多少才合理?

如果有一種金融商品,保證可以一年給你 10 % 的報酬率,你當然可以用 10 %來計算複利效果。但是請注意,是要「保證」喔,不是「假設」喔,而且很多投資型保單都是用「預定」這兩個字,但是「預定」絕對不是「保證」喔!

這裡還要跟大家強調一個觀念,如果這個世界上有這種保證 10 % 報酬率的金融商品,大家千萬不要相信!這種報酬率,只有老鼠會性質的投資公司才可能達成,它是用後面進來的資金,來支付先前有投資的人,一旦資金不再進來,所有的投資都會化為烏有,然後都被公司的股東賺到口袋裡去了。

我認為,只有定存利率才能做為計算複利效果的基礎,因為 1 % 的利率是銀行保證的,但是下一個問題是,能保證多久呢?說不定過兩年剩下 0.9 %,過五年剩下 0.8 %,甚至十年後變成 0 呢!日本現在把錢存在銀行裡不只沒利息,還要跟你收保管費呢,也就是利率還是負的喔!

以前面的例子來說,假設前兩年真的都有 10 % 的報酬率,到了第三年開始,你就是用 121 萬元來投資,如果繼續賺 10 %,第三年你的財產會變成 133.1 萬元,第四年變成 146.4 萬元。但如果第三年不幸賠了 10 %,財產會縮水到 108.9 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萬元。

如果你還是想達成第四年財產要變成 146.做好2件事理財才有成效 4 萬元的目標,第四年的投資報酬率不是只賺 10 % 就夠了,而是要賺 34 % 喔!這個目標也太難達成了吧!

台股從 1990 年衝上 12,682 點的歷史高點之後,一直到 1996 年才恢復元氣。沒想到,2000 年又碰到網路泡沫,再度大跌。好不容易慢慢漲回來,先是碰到 2003 年 SARS,然後又是 2004 年總統大選槍擊事件,股市再度重挫。好不容易狂漲到 2008 年,又碰到金融海嘯,投資人哀鴻遍野。

在這 18 年中間,總共碰到四次股災,平均五年就來一次,所以複利效果怎麼能用 20 年來算?就算股市從 2009 年到 2018 年,走了十年的大多頭行情,我們也不該認為這是常態。這就是我這一集為什麼說「千萬不要相信長期的複利效果」了,尤其是不能相信「長期」這兩個字。

但如果你相信複利效果,把賺的錢都再投入,萬一有一天,又碰到像 2008 年那麼慘重的金融海嘯,可能把賺來的錢統統賠光光,不就是紙上富貴一場,什麼都沒享受到了嗎?

在 1990 年股市大崩盤之前,股票投資真的是怎麼買、怎麼賺,當時一年報酬率沒有 50 % 的話,根本就是不及格。如果當時計算複利效果,每年報酬率肯定至少會用 20 % 來計算。